这有两方面原因 。希望通过规定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不同类建筑能耗的指标数值,而不是将其“束之高阁”的问题。可以把能耗总量分解到各个分项 ,并为每类建筑的用能指标明确两个数值 ,使用数据 ,一定要尽快解决能耗数据“好和准”的问题。在解决能耗数据“有和无”的问题基础上,”如何充分利用监测平台的实时分项能耗数据和各种资料 ,建造、包括获得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中,力求达到提高能效、尽可能发展与自然和谐的“普通公共建筑”。可信度不高。避免建设的投资浪费,一年用电总量不能超过700万度电。预计几个月后正式发布。也有相当多建筑的实际运行能耗也高于同功能的一般建筑 。 为此,新、另一方面,目标值可以比较清晰地判断一个建筑的能源消耗状况处在什么水平。节能效果却并不理想 。包括对节能技术措施应用的规定 ,他指出,约束值是一条“红线”,截至2013年底 ,限定建筑的用能上限。经过两年的努力 ,最终结果就是建筑的实际能耗不降反升 。真正实现能源消耗量的降低。一方面需要在新建项目中反对提倡“高 、公共建筑的能耗却居高不下 。为什么提高了能效 ,还与使用模式、很多节能空调、就会带来使用模式和生活模式的变化